数智赋能 链通未来 ——博路威应邀参加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2022-11-24 | 阅读次数:843

2022年11月22日,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拉开帷幕。作为精益数字化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代表,博路威机械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宏伟带领下一行四人应邀参加并和智能制造决策控制(工业软件)论坛的现场与会人士交流和对话。


image.png


重磅嘉宾共论工业软件与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叶猛出席并发表了开场致辞,强调了工业软件的创新发展和精益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的重要助推作用。中国工程院李培根院士以《数据与软件意识》为主题展开演讲,从数据驱动和软件定义两大层面展开深度解读与分享。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IPK研究所总监Holger Kohl先生以线上形式,介绍国际视角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与路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应用研究院院长林锦斌以《新一代工控架构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分享南钢“工业互联网+数据治理”双轮驱动下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经验。爱波瑞集团CTO翟更川以《低成本决策》为主题展开分享,深度解读如何利用数字精益手段,以数据管理为内核,以数据开发和应用为内容,以数据分析和挖掘为手段,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



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天津爱波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2023年《精益数字化实施路线图》于论坛期间启动。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与爱波瑞共同发起、20余家国央企、高校等参与编写的《精益数字化人才岗位能力要求》标准在本次论坛上隆重发布。



作为专题论坛之一,制造智能决策控制(工业软件)论坛由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组委会主办,爱波瑞(江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德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于2022年11月22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会议中心扬子厅举行。



南京德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人力资源领先战略理论创立者李祖滨在演讲中提到了数字化领军者的铁三角模型,包括战略与商业模式、技术与数字化运行体系、人才与数字化组织能力,以及数字化人才体系搭建的五个阶段。在五个阶段中,企业家率先学习数字化转型尤其重要,一家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或在数字化转型行列中走在前列的企业都是因为企业家在公司中是率先的甚至就是数字化转型启动的发起人。企业家在数字化转型中应该承担哪些角色,企业家不可能追逐数字化转型的前沿,但他了解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企业家不会精通数字化的技术,但要了解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企业家没有更多的时间对数字化的具体专业了解,但他知道自己的公司如何在数字化的生态圈和第三方服务中组织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智能制造促进企业逆势增长

李祖滨主持了以“智能制造促进企业逆势增长”为主题的圆桌对话,邀请了江苏省人才学会会长刘小群,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党建兵,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院长周骏贵,博路威机械江苏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宏伟参与和讨论。



刘小群刘会长表示,企业实现逆势增长,就是要顺势而为,就是按照产业革命的逻辑,按照数字化转型的要求来促进企业的增长。企业家要有工程师的特色,特别是在科技革命的形势下要有工程师的思维,这方面杰出人物像乔布斯、马斯克。


党建兵党书记阐述了实现逆势增长的方法,一是靠研发,研发是一个比较强的创新能力;二是两化融合;第三个就是依靠组织能力的建设。并聘请了专业的团队做咨询,结合这些把产品性能进一步提升,成本进一步降低,跟国外的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


周骏贵周院长介绍到从本单位或很多企业来讲,无论做产品、工程或服务,科技和市场双轮驱动战略可能是逆势增长的法宝。




博路威沈宏伟沈总从三个方面谈了如何实现企业逆势增长。


一、聚焦企业核心能力,博路威多年来依靠两大国际领先的技术“S-Roll无级调压均匀辊技术”和“BENDCON分区可控中高辊技术”解决了国内技术的卡脖子痛点问题,更是将设备远销欧美,做到和国际企业同台竞争的水平。


二、企业家本身自己要从数字化的概念入手,他谈到:“我基本是从2018年开始思考这个问题,2019年开始动手干这个事,开始花力气建整个企业的数字化系统,我们做了一期的五年规划,从2019年规划到2024年,投多少钱一步一步做,到今年我们把整个的ERP、MES、WMS、PLM都已经上线,现在CRM在年底也上线。当这些系统全部打通是不容易的,它会给整个组织能力的提升不是一点点。对照刚刚讲的五阶段,我们现在应该到了3.5这个阶段。”


三、从产业衍生方面,博路威基于在纺织、非织造、造纸、膜材料等行业长期积累的卷材制造技术经,成功地衍生进入到新能源赛道。以3C、,动力电池,储能为三大终端需求的新能源电池行业,基于对特种轧辊制造的技术理解,博路威依靠自身的技术沉淀致力于电池制造过程的前段智能装备研发和制造,为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这一技术瓶颈和推动电池制造领域的行业技术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END